西橋乃松源鎮之西北廂的一座通濟橋梁,距縣府大院不足千米。
盛夏時節是西橋兩岸最美的季節。一樹樹葳蕤挺拔的香樟、綠蔭如蓋的水柳枝頭,以及一片片毛茸茸、綠茵茵的青草尖上掛滿了露珠,在朝陽照耀下似珍珠般閃閃發光。眼前的行行樹木和腳下的密密青草皆被夏季的綿長雨水滋養得黛綠肥壯,像無數沿溪步道游行的孩子一般歡呼雀躍、茁壯成長。養眼的綠茵一如松源溪湛藍的水,清澈透明早晨,清新宜人的草木芳香氤氳在嶄新的空氣里,流動著蓬勃的朝氣身著五彩斑斕的行人,像點綴于萬綠叢中的一幅幅插圖,搖曳生姿。
西橋因坐落于石龍山麓而得名并成為街市。但凡走過西橋兩岸步道的人,都會被這片綠色的園地沁潤得心曠神怡。行走在綠色包圍中的步道或園地上,鮮嫩的青草會輕輕地拂過雙腳。草木仿佛一群身穿綠裙的女子,隨風擺動的婀娜腰身,跳起優美的舞蹈,嫵媚驚艷。我輕輕蹲下身子,撫摸這些綠色的精靈,指尖能感受到它們跳動的脈搏。
鮮嫩的綠色由石龍山蔓延到了遠處的角門嶺,由近至遠產生層次,淺綠、深綠、黛綠。放眼遠處,郁郁蔥蔥的樹林,以挺拔之勢,依山而長。一群群潔白的鷺鷥,像白色錦緞飄落于綠地之上。遼遠的天穹與山水共一色,相得益彰。遠處煙雨空蒙的熏子峰,像一位精神矍鑠且意氣風發的智者,安詳地端坐于巔峰之上,注視著腳下的松源溪。
松源古鎮上界的云朵仿佛格外喜歡西橋兩岸的綠色草木,時常會灑些雨珠滋養它們。草木歡呼著嬉笑相迎,將貴如油的雨滴攬入懷中。
被雨水洗得清新的草木,如著了油彩,泛著亮閃閃的光澤,愈發清新,讓往返其間的行人駐足流連。雨過天晴,金色的夏陽傾瀉而至,在步道和草地上留下一道道耀眼的光芒。雨后的西橋兩岸,空氣里彌漫著草木和花兒的淡淡清香。其時,除了濕漉漉的樹木和綠茵茵的青草在竊竊私語外,還有三頭正在埋頭吃草的水牛,不時抬頭東張西望。
牛群像行進在綠色海洋里的一葉扁舟,飄來蕩去。一會兒飄過去、一會兒又飄過來。溪面碧波蕩漾、波光粼粼。熏子峰、熏山尖和石龍山像連綿不斷的海岸線,庇護著松源溪畔秀美大地山川及其住民們。
事實上,松源溪并不在意人們對它的期待與想象,就這溪綠水,十幾座橋梁,悠哉地環繞著一個鮮活的城邑,并把千年歷史與人間煙火不著痕跡地融合在漫長的歲月中。溪面斑駁的平梁,層疊的橋屋,淙淙的流水,皆蘊藏著它的獨特韻律,不驚不懼,不慌不忙。此刻的我,該用怎樣的姿態和心境去閱讀這座以南宋寧宗趙擴第一個年號命名的城邑及西橋兩岸,才能讀懂它掩藏于時光之下的溫柔與厚重呢?
我站在石龍山頂遙望角門嶺,源自海拔一千八百余米之百山祖的松源溪,奔騰而來、蜿蜒而去,是它讓角門嶺的風光具有了獨特魅力。
夕陽西沉,站在西橋,靜靜眺望。一抹燦爛的霞光透過云層照在嫩綠色的草木上,松源溪藉此變得格外迷人。西橋兩岸的草木吟唱著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歌,讓大自然中最純粹的綠永遠根植在這片大地上。
近年來,盡管人們在松源溪流域頻繁開展各項活動,甚至是大規模改造,但它依舊不舍晝夜向東流——時光多么美好,生活多有意思。
君不見,余暉爍爍,晚風習習,草木吟唱,童叟漫步,鳥兒飛翔。